【中国好手艺114】
宝庆瓷刻
讲述人: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宝庆瓷刻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金铎
“号碗哦——”父亲那洪亮的吆喝声,至今仍在耳畔回响。过去,他是走街串巷的号碗匠,所到之处,小孩们总喜欢围拢来。他乐呵呵地从兜里摸出纸包糖,每人发上一小块,招手说:“快去喊,快去喊……”“小喇叭”们便满院奔跑,高喊:“号碗来啰!”
那时,家家户户要在碗底刻字号。红白喜事摆宴席,自家碗筷不够,都管邻里借。为免混淆,大伙儿新买碗就要请师傅“号碗”。
这“号碗”,便属瓷刻的一种。家乡湖南邵阳古称“宝庆”,因而叫宝庆瓷刻。如今,我接过父亲的衣钵,在烧制好的瓷器上,以刻刀代笔,雕琢出精美图画。
瓷刻步骤不繁,却讲究精细:先用毛笔勾勒线条墨稿,接着沿轮廓“下锤”凿刻,此为关键。最后是填墨着色,赋予作品生机。
雕刻环节的门道多!选工具,依图案疏密而定,钨钢刀粗犷,大写意恰到好处,金刚石刀细腻,刻画肖像精准传神;握刀时,微微倾斜,刻刀与瓷面呈50度左右,再配合适度捶击;下刀凿镌,锤子反复敲击上千次,点的疏密构成线条,刻的深浅显现明暗,一点点绘就画卷。
经多年钻研,我掌握了独特刀法:乱刀法,点线交织,看似乱,实则能呈现火焰跳跃、波涛汹涌、树枝摇曳;滚刀法,刀刃与瓷器保持角度滚动雕琢,展现卷曲藤蔓、毛发、漩涡等;游丝点刀法,手腕轻抖,小眼如春蚕吐丝,铺展组合后,让人物的皮肤、睫毛逼真起来……
瞧,这幅《齐白石肖像》,正是巧用刀法,再与素描融合。前些年,作品展出,齐白石的孙子凝视良久,感慨了一句:“我感觉爷爷就在眼前!”
总策划:杨谷
监制:张宁 廖慧
统筹:李方舟
动画:张悦鑫
配音:董大正
视觉设计:孔鹏
采访:赵嘉伟
制作:光明网新闻中心
阅读剩余全文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