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首个生态日!河南豫地科技集团:以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以创新推进生态发展

青年失趣 7284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、“生态兴则文明兴”、“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”,这一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,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,只有保护好环境、保护好生态系统、保持自然的美丽和纯洁,才是真正的财富和福利,这些财富和福利不仅属于当代人,也属于子孙后代。

河南豫地科技集团(以下简称“豫地集团”)是一家专业从事矿产资源勘查、开发利用、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综合服务的企业,其地球物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“固体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技术”项目被纳入国家“十三五”科技重大专项。在致力服务“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”、“中部地区崛起重大国家战略”、“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”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,豫地集团一直积极响应,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农业地质调查,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
豫地集团不断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、水土污染防治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、农业地质调查等工作,为河南省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,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持续发力,成为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新时代的豫地集团坚定走上生态文明建设之路,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,水土污染防治,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,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农业地质调查等,承担实施一大批重大项目,高质量服务国家和河南省绿色经济的发展。

全国生态日设立,引领绿色发展新方向

2023年8月15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生态日。18年前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安吉县时,提出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。这一论断成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。2023年6月28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: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。7月17日至18日,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,强调“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”、“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”、“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”。

豫地集团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加强绿色发展,打造宜居生态环境。在豫地集团不懈努力下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在实践中诠释。

嵩县柿树底金矿:节能降耗 提高环保治理

豫地集团旗下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——嵩县柿树底金矿,是集探矿、采矿、选矿于一体的综合型矿山企业。该矿早在2012年获得了第二批“国家级绿色矿山”称号。在2017年、2021年及2022年全部通过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绿色矿山复审,连续保持多年“国家级绿色矿山”的荣誉称号。

2020年年底,豫地集团在该地斥资建成年处理能力14万吨的尾砂综合利用中心。该中心不但可以将全尾砂用于充填法采矿,提高采矿效率和回收率;还可以将全尾砂回填至历史开采形成的老采空区,有效防止地表塌陷。

WT80型陶瓷渣浆泵

在原有尾矿输送系统设备升级改造后,浆体输送效率提高至95%以上。该矿总结生产实践经验,将尾矿前置输送泵由胶泵改为陶瓷渣浆泵,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18个月,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。该矿还积极采用先进的井下凿岩机、铲运机、风机、水泵、电机、光源等新型节能产品,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,降低设备运行能耗,筑牢环保根基,助力绿色发展。

柿树地金矿矿区绿化现状

豫地集团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要求,对矿区重点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,完成约26000平方米的高陡边坡复绿工作,彻底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;同时对生活区、厂区进行路面硬化、办公用房改造、景观树种植,矿区生态结构由简单趋向系统,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,为美丽生态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环境勘查院:降本增效,尾矿变良田

我国作为氧化铝生产大国,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,全国氧化铝产量中沿黄流域沿线是主要生产地。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物,因其综合利用困难,大量的赤泥只能以筑坝的方式进行堆存。堆存的赤泥堆场是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,也是河南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。

豫地集团旗下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环境勘察院”)自20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赤泥库生态修复试验创新研究,共完成了3项科研项目,取得发明专利2项。

治理前

治理后

“惟其艰难、才更显勇毅”,针对赤泥库的生态修复问题,豫地集团坚持绿色发展,通过近七年研究,环境勘查院突破创新,构建了“赤泥土壤化改良+适生植物”的赤泥堆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。该技术主要是针对赤泥物理结构差、养分匮乏等特点,通过秸秆、有机肥等改良剂的施用,促进赤泥物理结构的改善、增加赤泥养分含量,加速赤泥的“土壤化”进程,使赤泥转变为适宜植物生长的基质。在“土壤化”改良的基质上,通过适生植被种植初步实现赤泥堆场的生态修复,最终实现赤泥堆场生态系统的重构。

豫地集团以科技创新助力生态环境,展现了企业的积极担当。

科技范引领绿色发展

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(南太行地区)是一个煤炭资源枯竭的城市,为应对煤炭资源枯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,该区域开始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,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。其中之一的技术成果即为实现了尾矿、烧结法赤泥、拜耳法赤泥三类固体废物全覆盖的土壤化改良。经过技术,土壤得到有效改良,筛选种植多种草本、禾本及木本植物,植被生长良好,生态环境实现了非养护条件下的可持续良性自然循环。

这项技术在河南多地得到了实施,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赤泥的无害化处置。相较于传统的覆土法,该技术具有实施成本较低、易于操作的特点。通过有效缓解或消除堆存赤泥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,该技术也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

在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(南太行地区)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,豫地集团旗下卓越公司将“汤河水系生态廊道”作为主线,把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相结合,通过矿山治理、土地整治、森林封育等手段,实现了降低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双重风险、优化国土空间、连通生态斑块、提高生物多样性、涵养水源、衔接流域上下游、融通城市与乡村的治理效果。同时,卓越公司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工作与山城区当前政策及政府资金整合、产业结构优化、人居环境改善、乡村振兴、脱贫攻坚等多项工作有机融合,为山城区政府贡献了卓越智慧。

故县湿地保护项目(耿寺段)治理前

故县湿地保护项目(耿寺段)治理后

该项目的实施,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:矿山环境治理面积共计276.43平方公里,新增土地整治与修复面积34.92平方公里,新增水浇地面积140.63平方公里,改善和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环境长度20.35千米,保护修复湿地面积794.94平方公里,恢复林地达616亩。同时,饮用水水源地得到全面保护,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0%以上,山城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。

南太行地区生态修复项目是豫地集团在该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。在该项目中,豫地集团采用了多项治理手段,包括植树造林、土地整治、水源治理等,有效地恢复了该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。通过多年的努力,南太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,荒山变绿山,矿山变公园。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,也为逐绿而行的豫地集团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赢得诸多经验和赞誉。

绿色映初心,豫地集团遵循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”理念,从当初累累伤疤的生态隐患到如今的满山披绿,豫地集团创造了生态修复治理新的发展方向。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,正值青春的河南豫地科技集团笃定信心,砥砺前行,为积极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“提速”,为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努力奋斗。